2017年,眾陶企還在高喊「無大板,不大牌」的口號, 直至2018年,全球的大板生產線已經發展到60餘條; 2019下半年,「岩板」的出現將陶瓷產業推進了「岩板」時代;2020年第一個季度,中國岩板產能已躍居全球第一,岩板逐漸佔據了市場主流併步入了爆發期。
岩板作為瓷磚的升級產品,一出現就“爆紅”,究其原因,是消費的升級,年輕消費者的消費觀也發生了改變。時下岩板和大板如此火熱,您有對這些材料又有多少的了解呢?如何才能玩轉岩板/大板的時尚感和高級感?今天,中陶君就來幫您梳理下大板and岩板的特徵,讓您一分鐘快速區分並選對材料,用正確的方式去打開這兩個“網紅爆品”!
岩板VS大板
2017年是大板最火熱的一年,大板憑藉其渾然天成的“無縫感”以及應用廣泛等特點廣受追捧,甚至打破了歐洲人對大規格瓷磚的偏見;大板的應運而生顛覆了人們以往對磁磚的刻板印象,也直接改變了家裝的發展方向。而近期,新型材料——岩板又成為了裝修的新熱詞,作為再次迭代的建陶產品,岩板讓我們再一次看到了可觀的市場,且自誕生至今,岩板一直居於陶瓷行業的風口之上。
「岩板」與「大板」都是「板」字輩,看起來很相似,但實則是兩個完全不同概念的產品。大板,顧名思義是對於大規格瓷磚的稱呼,應用範圍大多還是傳統的上牆下地;岩板,則是瓷磚升級之後的產物,由於耐磨、抗折、耐酸鹼、韌性高、加工性能好等優異的物理特性,廣泛應用於櫃體、門板、檯面等家居領域,是一種全新的建築裝飾材料。在體型上,「大板」一定是指大規格產品,「岩板」卻有各種各樣的尺寸和厚度;除此之外,他們在裝飾效果、物理性能、成品表現力上也有著明顯的區別。
其實,大板主要優點:裝潢效果好以及經久耐用。生活中的許多居家都是一樣的,但是功能上會存在一定的差別,當然是更舒服更結實的要好,也更受廣大消費者的追捧!
一、什麼是岩板?
對於“什麼是岩板”,陶瓷業內至今仍未有標準的定義,甚至還將其與陶瓷大板混為一談。岩板本身是一種「實用性優於瓷磚、裝飾性卻優於石材」的新型陶瓷板材。
岩板主要特性:
硬-1200℃以上高溫燒製,莫氏硬度達到6級,即使刀口在岩板表面刮劃,也不留任何痕跡;
輕-比傳統磁磚還輕, 而超薄岩板的平均重量僅為7kgs/㎡;
韌-岩板價格性能優越,可以透過切割、倒角、磨邊等工序加工成各種形狀,目前還出現了3mm可彎曲岩板;除此之外還有耐酸鹼、食品級安全表面、耐高溫等的特性;
岩板基於種種優勢,廣泛應用於室內牆地面、衛浴空間、櫥櫃檯面等領域,可以說家庭的各個區域都隨處可用,演繹出不一樣的高級感。岩板的表面紋理也自然優美,現代藝術感極強,能融入不同風格的居家空間。
二、價格比拼:大板更勝一籌
品質較好的瓷磚和岩板都不便宜,岩板加工複雜且對人工要求很高,無論人工費和加工費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再加上材料損耗較大,因此,標價相同的岩板和大板,大板的價格更划算。總而言之,岩板作為新興事物,還在趨於成熟階段,市場上出現的許多問題還是有待考慮,不能迫於追隨熱潮而腦熱。相較之下,目前大板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體系,在裝修的應用過程中熟練度較高/難度較低。
岩板≠大板
很多人以為,岩板=大板,其實不然。從生產原料、生產過程、物理性能、應用範圍等四個面向逐一對比,可以直觀的了解二者之間的差異。
一、生產原料
大板是由黏土、石英、長石等三大原料組成;而岩板在生產過程中對原料的顆粒級配、流動性、可塑性等性能進行了優化,為岩板作為板材使用提供了先天條件,更為客製化家居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二、生產過程
從內部結構來看,大板是由坯底+底釉+面釉/保護釉構成;而岩板主要是底坯+透明釉。通體的岩板即使經過切割、倒邊等加工工序,岩板的表面與坯底仍然是一樣的,從側面看更加美觀;從成型方式來看,岩板須採用超大噸位壓機經過乾粉沖壓/乾粉輥壓/施坯擠壓的工藝手段壓製成型,緻密性更高。從燒成系統來看,岩板的燒製溫度更高、冷卻時間更長,以達到產品本身應力的消除,避免後期加工破碎。
三、物理性能
岩板成型方式決定了岩板坯體比大板坯體的密度更大,因此岩板的板體硬度也更大,更抗衝擊、更耐磨,並且岩板不吸灰塵,容易清潔。
四、應用範圍
岩板在物理性能上的眾多優勢,使它突破了陶瓷大板的使用限制。岩板既兼有大板的基本功能,亦可作為板材運用。例如岩板既能像大板一樣上牆下地,作為裝飾背景牆,也能透過加工,訂製成茶几、餐桌的檯面、廚房爐台、中地、櫥櫃、衛生的洗手台、浴室櫃等等。
今天為大家送上的岩板or大板認知的教科書,您都了解了嗎?那麼,你家的裝潢想好用「大板」還是「岩板」了嗎?拿著這份實力玩家必備秘笈去挑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