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尤其是2018年以來,在建陶業估計沒有比以煤改氣為主要內容的「環保高壓」更受強烈而持久關注的現象了。
在百度或微信公眾平台隨便一搜,到處都充斥著媒體關於建陶業煤改氣的報道。近日,《陶瓷資訊》更是針對廣東省正式實施《陶瓷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一事,在其微信公眾號上發出了《提標改造還是退出?廣東九成建陶企業面臨生死抉擇》一文,將面臨環保問題的建陶企業的發展上升到生死存亡的高度。
環保真的是建陶業生死存亡的決定性因素嗎?不,環保只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它更重要的還有其他因素。
01
淘汰落後產能是大勢所趨
不適應只能退出歷史舞台
誰都不能否認,包括煤改氣和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上升的環保對建陶企業影響非常之大。要不然,也不會有這麼多媒體三天兩頭關注煤改氣,不會有相關行業人士多次呼籲政府對待建陶企業煤改氣問題不要「一刀切」。
對於建陶業者而言,無論是煤改氣還是提標(提高排放標準)改造,不僅意味著長達數月的停產,導致產量、銷量下降和人員不穩定,更意味著生產線的大幅改造,造成生產成本上升。再加上我國天然氣供不應求並缺乏價格連動機制等客觀因素,以環保為目的的生產線改造讓多數建陶企業陷入了顧慮重重、騎虎難下的困境:改吧,難堪多重重負;不改,過不了眼前關。從這個角度來看,環保的確堪稱壓垮在通路裂變、消費升級、需求不振的市場大環境下艱難度日的建陶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但是,禪哥認為,我們更應該看到環保對整個國家和建陶產業的重大意義。其一,人類生存環境的惡化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人民渴望綠水藍天和清新空氣,各行各業的環境治理刻不容緩,建陶業的煤改氣和提標改造亦不能例外;其二,為淘汰落後產能,政府推出了煤改氣和提標等重要舉措,這是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也是產能嚴重過剩的建陶業的必然選擇。
因此,儘管煤改氣和提標改造可能會遇到一些不宜「一刀切」的特殊情況,甚至可能會出現小範圍的波折,但淘汰落後產能一定是大勢所趨。 相關建陶企業的經營者對此千萬不可心存僥倖,無論是誰都不可能阻擋煤改氣和提標改造的腳步:如果沒有壯士斷腕的堅定決心去落實生產的環保改造,只有退出歷史舞台的一條死路可以走;如果有決心、有實力,那不如化長痛為短痛,在環保和智能化生產改造上一步到位,在行業大洗牌中搶得先機。
多年以後,那些因堅定實施環保治理而生存下來並發展壯大的建陶企業經營者可能會如此慶幸:多虧當年政府強力推行煤改氣和提標改造,否則,大家都要被嚴重的產能過剩和氾濫的惡性低價競爭搞得想活活不成想死死不了;而那些因畏懼環保治理而主動或被動退出歷史舞台的建陶企業經營者或許會這樣感嘆:好在當年及時退出了建陶業,否則,可能連老本和內褲都賠進去了。
02
做好產品是活下去的基礎
抓好賦能是活下去的出路
當然,環保達標不代表建陶業者一定能活下去。以前國家對建陶業的環保要求沒這麼高或說絕大多數建陶企業都符合當時的環保標準時,也有不少建陶業者被市場淘汰。環保達標不過是目前活下去的最低門檻,與其相比,好產品和好品牌才是支撐建陶企業活下去的更重要因素。
在禪哥參與的中國陶瓷網的終端市場調查中,關於對廠家有什麼需求,被採訪的各建陶品牌經銷商們說的最多的莫過於產品和品牌。在產品方面,經銷商要求廠商除了確保產品品質(這是最基本的,不應該特意強調)之外,更應該加強對產品的開發,即產品顏值要高、花色要有特色、價格要有競爭力(市場區隔);在品牌方面,經銷商則要求品牌要有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也就是要有口碑。
能在較高層次提出產品和品牌需求的,多半是那些經營比較成功的經銷商;而那些在經營上不太成功的經銷商,甚至連這樣的需求都提不出來,他們對廠家的要求通常十分赤裸,最重視的只是優惠政策,即產品要便宜便宜再便宜。由此可見,產品力與品牌力始終是建陶企業製勝終端最直接的強大武器,尤其是在如今建陶產業遭遇漫長寒冬的市場環境。
至於大家為什麼基本上隻字不提當前最流行的、建陶企業從高層到基層天天掛在嘴上的賦能經銷商,因為他們覺得這不過是一句空話,根本不知道從何說起。為什麼賦能經銷商會成為一些建陶業者忽悠經銷商的空話?深入終端後才明白:廠商可能自己對通路裂變、消費升級、需求不振的市場大環境都還沒有想明白是怎麼回事兒,或者是想明白了也沒有好的解決方案,抑或是有了好的解決方案卻沒有執行方案的團隊。 如此廠家,除了要求其產品好一點,品牌影響力大一點,再例行做一做品牌文化培訓、新產品培訓和促銷活動,還能提什麼更高的要求呢?
而要真正做好產品、抓好對經銷商的賦能,多數建陶企業現有的努力還遠遠不夠,還必須從更廣層面、更深層次去發力。
03
沒有頂樓設計就沒有未來
無團隊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所謂的更廣層面、更深層次,就是頂層設計和團隊。
頂層設計有多重要?微軟公司最近重返全球第一市值公司很能說明問題。
7月19日,微軟發布2019年財報:營收達1,258億美元,淨利392億美元,成長138%;市值衝破1兆美元,超越蘋果、亞馬遜,排名世界第一。
為什麼微軟能重回巔峰?微軟CEO納德拉在自傳《刷新》中給了答案:核心關鍵字,不是轉型,不是把過去的東西都丟了,而是刷新。
什麼是刷新?即重新進行頂層設計,刷新微軟。概括:一是重新定義使命,為他人賦能;二是押寶新賽道,由孤立關係轉變為開放,由傳統業務轉變為雲端運算;三是重新刷新文化,從固化型思維到成長型思維。
舉過微軟的例子,再回到建陶業。
一家建陶企業要做好頂層設計,必須拋棄建陶業一直奉行的粗放式管理和經驗主義管理,緊密結合當今渠道裂變、消費升級、需求不振的市場大環境,重新定位品牌、整理企業文化、制定發展策略,刷新和建立健全組織架構,尤其要打造好以往行業普遍欠缺的以招人、育人、用人、留人為核心的人力資源系統和以資訊化為龍頭的管理系統,借助資訊化、智慧化手段打通包括研發、設計、設計、生產、行銷、倉儲、物流、安裝、售後等環節在內的直通終端的銷售路徑,有效連結用戶。 總之一句話,要建立並執行適合自身的商業模式與經營管理系統。
眾所周知,企業的高度其實就是最高領導人的高度。所以,每家建陶企業的頂層設計實施與否、成功與否,與其老闆密不可分。而好的頂層設計能否有效落地,最關鍵的因素是人,也就是有沒有一支執行力強的團隊。
「誰不想轉型呢?但一是缺乏資金,二是沒有人才和團隊。」這是終端市場調查中受訪經銷商說的讓禪哥印象最深的一句話。
確實,招進人才難,留住人才更難。這不但是近年來廠商面臨的最大困擾之一,同樣是經銷面臨的最大困擾之一。沒有頂層設計,就沒有未來;沒有團隊,則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建陶企業在漫長的行業寒冬裡要解決生死存亡的問題,一定要先解決頂層設計和團隊的問題,解決事業合夥人模式的問題。
建陶產業早已過了單純依靠一個概念或是一類產品「一招鮮吃遍天」的時代,跟風、模仿、東一榔頭西一棒、不成系統化的改變絕不是真正的轉型,即使可能透過投機取巧取得成功,那也是暫時的成功,不可能持續和長久。今時今日,建陶企業之間的競爭,遠不是環保水準的競爭、產品的競爭和品牌影響力的競爭,歸根究底是商業模式的競爭、綜合經營管理水準的競爭、人才和團隊的競爭。
最後,借用佛山市鄱陽商會名譽會長、簡一大理石瓷磚董事長李誌林近日在佛山市鄱陽商會第一屆第四次會長會議上演講中的觀點結束本文:
「這個冬天不只是2019年,等待和指望市場好轉的代價可能是付出生命,就是倒閉,你一定要警惕。以前成功的模式可能是你未來敗落的起點,以前我們打順風球(的打法),是贏不了下半場的。